沈阳翻译公司 沈阳翻译公司 沈阳翻译公司
123

注意十大敏感词防“双11”被诈骗

沈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仓一荣) 快到 双11 网购狂欢节了。除了兴奋的卖家和买家,还有一群紧盯 双11 的诈骗分子。

消费者如何安全地避开诈骗陷阱呢?沈阳网络安全民警整理列举了10个与网购消费诈骗有关的 高危敏感词 ,提醒您小心防范。

高危敏感词之一:提高额度

套路: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谷禹介绍,有人打着 提高信用卡额度 的幌子,实则套取个人信息。这类 提高额度 诈骗短信中,往往附带一条链接。点击进去,会打开一个假冒的银行官网。如按照其提示输入相关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就可能被网站背后的骗子将账户中的钱财一卷而空。

防范:先不要着急点击链接,要咨询相关银行工作人员,确认核实信息真伪。如想提高信用卡额度,应通过正规途径,亲自到银行柜台,或联系银行官方客服电话等方式操作办理。

高危敏感词之二:抢 双11 红包

套路:有人在微信群里发 双11红包 。点击后,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通过后台操作,不法分子可获得手机里的关键信息,借此盗取手机银行APP等账户中的钱财。

防范:遇到 双11红包 ,一定要慎之又慎。

高危敏感词之三:提前购

套路: 双11 前,不少商家为了吸引回头客,会提前给老顾客发问候短信,并附上 购买链接 ,老顾客可以提前享受优惠价格。实际上,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些老顾客的信任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对来电显示号码进行篡改,伪装成网店方发送带有木马的短信,顾客点击进去,手机就会中毒,个人信息可能被盗取。

防范:接到网店短信慎点,最好与网店直接联系询问优惠措施。

高危敏感词之四:需激活

套路:消费者网上购物,不注意进入了不法分子开设的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正常下单后,店方却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重新点击链接激活。随后,不法分子发送虚假的激活链接网页,要求消费者填写银行卡号等相关信息,窃取这些信息后,不法分子便会将里面的钱财划走。

防范:遇到需激活请求,要慎重操作。

高危敏感词之五:免费WIFI

套路:一些免费WIFI在黑客手里可能就变成了工具。如果手机有漏洞,黑客就可能利用技术手段,截获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致使银行卡被盗刷。

防范:不要随意使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使用时要确保安全性。

高危敏感词之六:求代付

套路:案例:小李电脑上QQ闪动,发现是表姐头像。小李点开看, 有朋友借1000元买东西,你先帮我支付宝转下给他,这是他的支付宝账户768 83@qq.com。我等下还给你。 小李二话没说就打款了。事后,小李被告知是表姐的QQ号码被盗了。

防范:轻信之前,先联系一下发送信息的本人,核实确认清楚。

高危敏感词之七:抽大奖

套路: 感谢您购买我们的商品!您可以获得抽大奖的机会一次! 当你点击电脑网页弹出的抽奖提示信息,或手机的抽奖短信,说不定就进入了钓鱼网站。

防范:小心别进入钓鱼网站,不要在真伪不明的网页中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

高危敏感词之八:双倍退款

套路:不法分子冒充网店客服人员,找出各种理由,称买下的商品不能发货,可给消费者退款,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很可能 双倍退款 得不到,反而损失了账号里面的钱财。

防范:如遇到 店家 联系,因故要 双倍退款 ,就要小心警惕了。

高危敏感词之九:验证码

套路:案例:姜先生在网上买了套睡衣,支付百余元,后接到自称是卖家的电话,称网络有问题,让姜先生重新下单,还要把此前付款退给姜先生,并向姜先生索要了支付宝账号,并进行了支付操作。之后,姜先生收到一个验证码,误以为是确认收回退款的验证码,便给了卖家。最后,姜先生支付宝里的钱被划走。

防范:不要轻易泄露验证码。

高危敏感词之十:优先派送

套路:购物后,接到 快递小哥 电话,称快递公司仓库爆仓,如果想要快递包裹快点送到,支付10元左右的 派送优先费 ,就能享受优先派送。实际上是不法分子掌握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伪装成快递小哥给消费者打电话骗钱。

防范:遇优先派送,可打电话到快递公司核实确认。

警方提醒:网购如遇诈骗别忘保存证据

民警提醒,在网购环节中,消费者如果疑似遭遇诈骗,一定要尽快报警。同时,消费者可以尽量保留一些相关证据,诸如相关的网页链接地址、短信、双方对话的截屏或录音、快递包裹单等。警方在介入调查时,这些证据都可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协助警方为受害消费者挽回损失。

工商行动

省工商局约谈14家电商

双11 促销不得虚假宣传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赵威) 双11 网购狂欢节即将来袭,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虚假用户评价等不正当方式虚抬商誉行为,将被重点整治。

昨日,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 双11 前夕,省工商局约谈14家电商企业,督促网络经营者履行责任义务,认真自查,诚信守法经营,同时,工商部门将严查促销期虚假宣传行为。

工商约谈电商企业 约法三章

双11 临近,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集中促销活动,省工商局近日组织召开了辽宁省暨沈阳市部分网络经营者座谈会,京东、苏宁易购等14家电子商务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省工商局网监处对《网络商品交易集中促销管理暂行规定》相关条款进行解读,要求网络经营者认真开展自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相关责任义务,诚信、守法经营。

省工商局要求,网络经营者在集中促销活动中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等禁止性营销行为。

市民发现三种违规行为可举报

根据《规定》要求,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除应当提供商品或服务信息外,还应当在网店页面显著位置并以显著方式公示网络集中促销的期限、方式和规则。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的广告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在集中促销期间,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禁止采用三种不正当手段进行促销活动,具体涉及:标示商品的品名、用途、性能、产地、规格、等级、质量、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价格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在促销中提供赠品、免费服务的,标示的赠品、免费服务的名称、数量和质量、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与实际不符;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不正当方式虚抬商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

双11 期间,市民如发现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过程中存在上述违规行为,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诉调对接

商家不认消协调解协议

消费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赵威)市民遇到消费纠纷,被诉商家口头同意赔偿,但迟迟不兑现,碰到这样的维权难题,可通过 诉调对接 方式破解。

昨日,省高院、省消协联合召开消费维权诉调对接座谈会。省消协通报了 诉调对接 工作开展情况,根据诉调对接工作指导意见,今后,我省各级法院和消协组织将建立诉前、诉中和执行调解对接制度,多渠道、低成本、便利化解决消费纠纷。

我省各级法院和消协

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遇到市民投诉,因消协只是社会团体组织,不具备行政执法职能,面对调解功能失效,往往有心无力。不过,有了消协与法院建立的 诉调对接 机制后,上述尬尴局面将得到化解。

日前,省高院和省消协联合下发《省高院和省消协关于开展消费纠纷诉调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消费纠纷诉调对接适用范围,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与经营者发生的消费者权益纠纷。

据了解,诉调对接建立后,消协部门可为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提供援助,解决一些专业性强、案情复杂或消协组织协调调解有利于纠纷解决的案件。同时,消协部门可为法院拟受理的消费纠纷诉讼进行立案前调解。

根据指导意见,经消协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消协组织应告知双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可受双方当事人的委托,向消协组织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经过司法确认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应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例:新车轮胎被更换

司法确认 商家马上赔

今年3月14日,沈阳市皇姑区法院成为全省第一家与消协正式建立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法院,特别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庭,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约束双方当事人履行消协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并尽量当天公布裁定结果。

昨曰,省消协通报我省诉调对接平台建立以来的首个案例。2013年,黄女士在沈阳一汽车店买了台越野车,首次保养检测时发现该车曾更换过一次轮胎。事后,黄女士向消协投诉,经调解,汽车店同意赔偿2万元、4个原厂轮胎,并承诺对车进行10次基础保养。但汽车店虽然口头承诺赔偿,却迟迟不兑现。黄女士又找到消协,消协将双方协议送至皇姑区法院进行确认,经法院确认协议有效。第二天,法院要求汽车店执行协议,黄女士拿到2万元和4个原厂轮胎,汽车保养也在陆续进行中。

——译声沈阳翻译公司

 

译声沈阳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沈阳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

 

发表评论: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